内痔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美国德州上空出现火红和绿色光束,堪比科幻 [复制链接]

1#

就在前几天,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克唐纳天文台,拍摄到了一幅令人震惊同时又非常罕见的照片,在画面中,背景是漆黑的夜空,悬挂着点点繁星,中间区域出现了一大片火红色的闪光,既像一个个独立的发光体,同时又给合在一起,形成不断向上扩散的奇异光影。

与此同时,在火红光速的旁边,还出现了一条呈针状的绿色光束,与火红闪光区域相分离,明亮程度要比火红光速强。不过,这两个光束,仅仅出现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了,而这个瞬间,则被天文台的相机所捕捉到。我想如果人们能亲眼所见此时的景象,肯定会感到非常震撼,这个场景就像科幻片中人类“补完计划”启动时差不多。那么,这两种光束是如何形成的呢?

首先看一下绿色光束

麦克唐纳天文台其实最初想观测的,是近期出现的壮观英仙座流星雨。英仙座流星雨是人类观测最早的天文现象之一,迄今已经有多年的记载。

英仙座流星雨来源于斯威夫特·塔特尔彗星,其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年。当彗星接近太阳时,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,表面会发生部分融化,从而脱落大量碎片,在宇宙空间中形成范围很大的碎片区域。在每年的7-8月份,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,会穿过这个由彗星碎片组成的区域。

这些碎片与地球的相对速度,平均高达60公里/秒左右。当有的碎片接近地球大气层时,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,从而形成光亮的流星。英仙座流星雨的高峰期为每年的8月12日或者13日,在高峰期,每小时映入视野的流星数量,将高达60颗以上,几乎遍布北半球的整个夜空,这些流星的亮度一般都在二等以上,与北斗七星相当。不过极个别的火流星,亮度会达到夜空中金星的水平,而且呈现出彩色的面貌,非常美丽和壮观。

在麦克唐纳天文台拍摄的照片中,那条绿色的光束,其实就是此次英仙座流星雨中比较明亮的一颗。巧合的是,这条绿色光束,似乎被同时发生的火红光束“抢镜”了。

火红光束又是什么?

其实,在这幅画面中,火红的光束在天文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-红色精灵,这是一种地球大气层的放电现象,一般与雷暴同时出现。红色精灵最早的观测记载出现在年,虽然此后很多场合下被人们观测到,但是随后的年内,没有任何的文字和图像资料来证明这种自然现象所发生的原因,它就像精灵一样,来得快、消失得也快,让人们捉摸不透它的行踪,再加上光束的颜色基本上是红色,于是得名“红色精灵”。

直到年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,正式记录到红色精灵的影像,随后才正式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
红色精灵一般发生在雷雨云层的顶部,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在30-90公里之间,其上半部分一般是红色,底部逐渐转变为蓝色。宽度一般在5-10公里之间,放电时间很短,一般在毫秒以上、0.2毫秒以上,这么短的时间,肉眼很难辨识出来,只能通过高速相机才能捕捉得到。

红色精灵的产生,与闪电发生的原理大同小异。我们知道,闪电的产生,一般是由于高空中的云层下部带着负电荷,而地面上则带有正电荷,当云层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后,便会击穿与地面之间的空气,从而形成强烈的放电现象,空气被巨大的能量电离,于是形成火花。

不过,在极端的情况下,积雨云的顶端也会积聚大量的正电荷,当闪电发生以后,云层以及大气的电离层会顶着强大的电场,吸引下部的负电荷(电子)向云层上方移动。

在电子移动的过程中,与空气分子发生高速碰撞。假如此时电场的强度够大、周围空气比较稀薄,那么在撞击之前,电子所获得的能量很高,与空气分子撞击时,会将大量的空气分子形成激发态,从而空气分子发生辉光,而空气分子的组成比较稳定,这种辉光呈现出红色的几率非常大。同时,激发态空气分子能量的释放过程非常快,所以红色精灵的发光时间会非常短暂。

所以,红色精灵被高速相机捕捉到后,呈现出的是云层下方电闪雷鸣,上方则向外射出红色光束,形成双重震撼的效果。

蓝色精灵和淘气精灵

除了红色精灵之外,还有两种其它的罕见空气放电现象。一种是蓝色精灵,年首次被捕捉到画面,它的形状像是从一个喷嘴中喷射出物质形成的喷流,因此也叫做蓝色喷流。蓝色精灵产生原理,与红色精灵稍有不同,它的发生,不会完全依赖于闪电,而是强对流天气中产生的强冰雹所致,蓝色可能来源于氮气分子激发时产生的光谱。蓝色精灵的亮度普遍要比红色精灵大,而且持续时间更长,可以达到0.3秒。

而淘气精灵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红色精灵的一种,只不过其形态非常特别,它在由闪电引发高空空气放电时,会形成火红色、向外扩张的圆圈形状,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,在吹泡泡一样,因此而得名,也叫红环精灵。

无论是红色精灵、蓝色精灵还是淘气精灵,都来源于地球本身,是云层电荷转移与空气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。此次天文台捕捉到的绿色光束,则源于彗星碎片,是其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总体来说,能让火红光束与绿色光束同框,这种几率是非常非常小的,我们能看到稍纵即逝的这个画面,的确是够幸运的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