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痔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朱泥扁灯壶淡妆素面,憨态内敛,大腹便 [复制链接]

1#
除常见壶形以外,小众壶形越“冷门”越是受到一部分壶友厚爱。今天带来的就是一款器型不多见却蕴含“智慧通达”的「朱泥扁灯壶」。扁灯壶—淡妆素面,不拘不委扁灯壶,清代虚扁壶形改样而来,亦是取宫灯造型作扁式处理。扁灯壶形似宫灯,简练雅致,造型敦厚朴实,是清代朱泥器的典型特色。

△清代虚扁壶

扁灯壶一般以光素器居多,淡妆素面,以委婉写意体现紫砂壶简朴古拙的大气之象。器型虽简,但看上去不拘不委,有智慧通达之意。上手启茶,有“与士相交,心畅如江河其通”的豁达之感。

小煤窑朱泥—“朱泥皇后”

泥料,向来是紫砂壶的基础,泥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养壶的效果。

这款扁灯壶为小煤窑朱泥所制。

小煤窑朱泥自开采以来,其挖掘量一直很小,在90年代已被封矿,矿料稀少。

另外,其成品率也很低,收缩比高达25%—30%(普通的朱泥收缩率为10%),生胚成品率不到5成,所以市面上很少见。

很多手艺人不到一定的把握是不敢做小煤窑泥料的壶的。

虽然烧制难度大,但成型效果令人惊艳。

这把扁灯壶,泥色红艳优雅,壶面浆光油润细泽,表面一层淡淡的水波纹纵向舒展,配上匀挺的形体,愈加体现出憨态内敛。

制壶世家手艺传承常说一把壶的气质与制壶人是高度一致的。杨飞老师生于紫砂世家,他的父亲是原紫砂一厂的老工人,并和顾景舟大师分在了一个工作组共事。杨飞老师就是在这样宜兴传统的紫砂手艺家庭中长大。从事紫砂制壶以来,由父亲介绍,得到过多位大师的悉心指导,制壶上,有正统又扎实的学习过程。手艺人不同于商人,作品上有心血也有情怀。杨飞老师制壶上,一方面保留传统和经典,力求“端庄、腔圆、大气、周正”,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,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突破,化繁为简,将现代美学及实用理念很好的融入作品中。这把扁灯壶,饱满圆润,是一把富有艺术魅力的光素器作品。壶身饱满,扁腹,为茶叶保留适宜的舒展空间,利于茶质释放。盖钮流线自然,端挺圆润;口盖严密;配以三弯流嘴,出水爽快、利落。。正耳把,体态轻盈,持握方便。从壶肩到壶腹、壶底,伸缩收张之间似有无限的力量蕴集其中。刚看到这把壶,不禁想到大肚弥勒,同样憨态可掬,腹内却智慧通达。

▼憨态内敛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