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球的北面,一年中有三次看到流星雨的机会。1月份的象限仪座流星雨,8月份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份的双子座流星雨,都比较适合观看和拍摄。
天文预报显示,今年双子座流星雨极大。预计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日10时至15日7时之间,ZHR(每小时天顶的理论流星数)可达颗至颗。昨天晚上,大家又目睹了双子座流星雨的盛况。早上网友们在各个论坛也都发出了拍摄到的照片或视频,那流星雨是怎么产生的呢?
流星是在夜空下从一个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,这些流星是彗星破碎后在宇宙中形成的碎片,在平行轨道上运行时以及高的速度投射进入大气层的流束。大部分的流星体积比沙砾还要小,进入大气层后基本上都被燃烧殆尽。降落到地面的我们称之为陨石。
彗星主要是由冰和尘埃组成,当彗星靠近太阳时,冰化成气,尘埃喷发出来,进入彗星轨道。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星头;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,形成彗星尾。剩下的物质继续停留在彗星轨道周围。在彗星再次回归的时候,小颗粒会滞后母体,而大颗粒将超前于母体。当尘埃穿过地球大气层时,就行了我们看到的流星雨。
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,是著名的流星雨。在每年的12月13日至14日出现,每小时最高流量可达到颗,并且流量极大持续时间还比较长。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TB,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年发现,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“燃尽”的彗星遗骸。
虽然,流星雨的体积都很小(一般小于1mm),进入大气层后基本都燃烧掉了,不会对人类产生直接危害。但因为流星速度太快,当航天器遇到流星发生碰撞,会发生爆炸。大量流星进入到地球大气层时会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,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。
对流星雨的观测和研究,有利于近地空间环境监测、航天灾害性事件预防。电离层通信安全以及深入了解太阳系天体相互关系和起源、演化,都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。流星雨的探索,不能只靠天文科学家的理论研究,需要全球专业和业余的观测联手。
经过实践,我们认为长期观测流星可以提高对流星的在太阳系空间分布的了解,对研究太阳系演化有重要的意义。通过对流星在大气中产生的声、光、热、电磁等效应,还可以研究地球大气的物理状况。上世纪的一百年间,地球曾经出现过几次流星雨暴,但中国因为各种原因,都与之无缘。但在21世纪初,中国首次观测到狮子座流星暴,又迎来了年的英仙座流星雨。这些成果对推动中国天文学研究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。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流星体(群),以及人类如何在宇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。
宇宙奥秘大百科十万个为什么6-15岁儿童百科全书关于宇宙太空的书天文书籍京东好评率99%无理由退换¥29.8购买